Sunday, December 20, 2009

第六週週記

這週最值得記錄便是小冰箱寶貝的作息。

從第三週開始,我們就深深為她的日夜顛倒而困擾;每天晚上短則兩三小時,長則八小時的哭鬧不休,抱著哄著不僅僅是我們無法休息,更是為她的不舒服跟得不到足夠的睡眠而擔憂。但這似乎是新生兒常見的現象,眾多新手爸媽都得經歷的關卡,沒什麼特效藥或捷徑。

教養小寶寶大致說來有兩派,一是「親密育兒(attachment)」法、一是實行「Parent-directed feeding(PDF)」。「親密育兒」基本上就是以寶寶的需求為圭臬,寶貝哭了就代表她有需要,可能是餓、尿布溼/髒或是生病了,父母必須對寶寶的需求有所反應,這樣寶寶才能得到妥善的照料、得到安全感,也更能與父母建立親密的情感。PDF這派則主張父母作主,由父母主導餵食時間來「控制」寶寶的作息。藉由一天固定四小時一次,一天六次的餵食,養成寶寶符合大人生活習慣的作息(很重要的另一點是訓練寶寶自行入睡)。

我們的做法一直都是比較偏向「親密」派,再加上新生兒還太小,兩三小時吃一次是正常,遇上快速生長期(growth spurts)一小時吃一次都有可能,四小時一次的餵食實在有些殘酷(也不為醫生所建議)。但幾個禮拜下來小冰箱半夜的狀況也讓我們吃盡苦頭,這樣下去也實在不行。

有鑑於我們之前晚上往往小冰箱一哭我們無計可施只得餵奶,使得半夜餵奶的頻率遠遠高於白天,我們想,或許她會習慣晚上更有得吃而繼續這樣的作息!為了不讓她形成「夜哭﹦ㄋㄟㄋㄟ」的連結,我們決定盡量在白天多餵她,讓她白天吃夠飽,晚上則盡量用餵食之外的方式來安撫她。

PDF一派很強調要讓寶寶了解白天跟晚上的區別,實際的做法則是白天「吃-玩-睡」,晚上則是簡單的「吃-睡」規律,如此寶寶在白天有活動消耗些體力,夜晚自然會多睡。其實「親密」派雖然沒有像PDF那樣有具體的法則,也有建議實行像是洗澡、按摩的一串「睡前儀式」來幫寶寶建立睡眠習慣。我們覺得兩套都有可取之處。

在仔細研究以往的餵食記錄後,我們決定的具體做法是,晚上盡量三小時餵一次,白天則是讓小冰箱隨心所欲的想吃就吃、吃到飽,但吃飽後盡量不讓她馬上入睡而是多跟她講話唱歌按摩逗她玩。

我們從這週開始認真實行並嚴實記錄。有趣的是,一開始幾天小冰箱也真配合,大概就是三小時要吃,誤差都只在十分鐘左右,但三天之後,我突然想起第六週可能也有growth spurt,心想還是不要限制她吃的間隔好了,隔天她竟然就開始兩小時就要吃,但只在白天如此,夜晚還是維持三小時的頻率。之後幾天,白天她有幾次兩到兩個半小時要吃,但決大多數是三小時一次,夜晚甚至開始四小時才要吃一次!更好運的是,小冰箱的夜哭大大好轉,負責餵食的媽媽跟前置、後續作業的爸爸與外婆都開心極了,我們終於可以有點好睡。小冰箱真是個乖寶貝阿!

No comments: